top of page
作家相片Admin

社會和政府應盡快合力研究設立特別情緒輔



《逃犯修例》修訂引發連串風波,自6月大遊行後,群眾無間斷地發起示威運動,不論是建制、民主及本土陣營都一致在各個平台(尤其社交媒體)發起文宣戰,發佈利己的資訊及宣傳品(不論是真或假),煽動各人的情緒,為自身陣營增加新血及保持政治動員的戰鬥力。至於考究現狀的因由,政治上誰是誰非,應該有理說不清,而且也不是本文的重點。


社運初期的示威運動,因各種社會及政治因由和受到長期緊張的政治環境及一連串的示威及衝突影響下,逐漸演變成失控的內部敵對關係,由當初較單純的特區政府對群眾的對立層面,再經過衝入立法會事件、沙田衝突事件、元朗黑夜及衝擊中聯辦事件變得越來越複雜,雙方互相衝突的場景基本有增無減(不論是警方、支持及反示威人士)。


先放開一切的政治矛盾和前題而論。經過了整整兩個月的政治運動及資訊轟炸,每位香港市民每天都在各個平台接受到大量相關煽情的資訊,情緒亦受牽引,更有人因政治而選擇輕生,反映社會情緒問題嚴峻。近期港大醫學院公共衞生學院發表了有關研究香港人的精神健康的研究,發現疑似患有抑鬱症及自殺傾向在近期因政治環境的影響下,由原本基線為1.3%大幅上升致9.1%(即今年6月至7月期間),跟2014年佔中的5.3%相比下,情況明顯更嚴重;後來發生了沙田衝突事件及元朗黑夜,當中出現不少令人不安的影像和資訊,社會再次出現大量情感爆發的評論,恐怕上述數據應在持續大幅上升;雖從實證科學而言,無法明確推斷兩者之間有因果關係,但確實出現兩者之間的正相關現象。


有見及此,恐怕集體情緒問題將會在社會繼續蔓延,可能將會出現更多因近期政治事件的情緒病及輕生問題,所以筆者建議社會和政府應以「生命為本」的精神及核心理念,就著處理社會情緒問題而放下政治包袱,盡快合力研究在短時間內推出特別情緒輔導支援的措施,關注普羅市民的心理健康現況,共同處理問題。


除了關注普羅市民正在面對的情緒問題,也應同時關注警務人員(特別是前線崗位)的心理健康情況。根據不少有關警務人員心理壓力的歐美學術研究(例如可參考《實踐法證心理學期刊》(Journal of Forensic Psychology Practice)在2008年刊登名為「了解警察壓力研究」(Understanding Police Stress Research)的研究文章),總結出警務人員因工作性質和日常工作環境的挑戰,比一般市民需要經歷較多及長期的壓力,所以有較高機率出現情緒病、嚴重慢性疾病等問題。近期警務人員因社會政治環境,需要突然面對長時間的政治、社會及工作壓力,這股壓力潮對於他們的情緒影響也絕不能忽視。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Comments


bottom of page